digression,

“内卷”过后,只能“躺平”?

DolorHunter DolorHunter Follow May 30, 2021 · 1 min read

“内卷”过后,只能“躺平”?
Share this

“内卷”可能已经不再是当下最夯的词了,“躺平主义”正在悄悄成为新贵。

内卷化 一词逐步进入公众视野,源自于学界与工业界的内部恶性竞争。学校内出现的各式 小镇做题家 依靠题海战术在应试教育体系中大杀四方,其他人担心被落下只好也开始无谓的刷题,你刷一本我也刷一本,你六点起来刷我也六点起来刷;公司里有些人自愿加班,按时上下班的人担心自己工作不饱和,也自愿加班,久而久之,加班便成为常态。甚至出现更竞争的情况,你今天五点起床学习,那我四点起床学习,他三点起床学习;或者你十二点才睡觉,我一点才睡觉,我两点才睡觉,整个系统的恶性竞争就没完没了。

内卷的无效性可以用 边际递减解释:当你刷了一本习题册觉得成绩有提升,可是市面上有千百万本习题册,难道都要刷完吗?刷一本题册提升了五分,难道刷二十本就能多得一百分吗?当你一天上班从八小时变为十二小时,多出来的四小时的效率跟先前一样吗?如果一天工作二十四小时,难道效率也一样吗?

别卷了命要紧

内卷造成的结果就系统性的退化,在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中消耗了精力,而因为边际递减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报酬。

这时就出现了另一种声音,那不如我们躺平吧?

躺平主义其实已经出现很久了,从 18年的 三和大神 纪录片到 19年的 我就烂 表情包,再到最近的 北大附中的一天 Vlog 和 躺平即是正义 贴文又彻底引燃了这股风潮。

北大附中的一天 Vlog 中记录的北大附中生活真是让我睁大了眼睛。8:00语文课在线装书上抄论语,10:00上击剑课,10:45去校内咖啡厅买奶茶,11:40出校吃匹萨饼、千层面、炸鸡,12:30回休息室休息打UNO,13:30生物课做实验,15:00自习课图书馆自习,17:30放学,18:00看话剧社演出,结语:今天又是没有作业的一天,高中生活好快乐。

跟衡水,毛毯厂之类的“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高考工厂的监狱化管理对比下,北大附中的高中生活未免也过得太惬意。高考大省每年几十万考生相互“内卷”,最终需要考取高分才能进入北大附中学生轻轻松松进入的学校,两者的分差可能相差超过一百分(满分750)。同时,虽然高考的试卷逐渐统一,但是因为高考排名仍然各个省份独立运作。举例河北考生高考排名六千名大约能上中南大学,北京考生在北京六千名也能上中南大学,但是河北高考人数有62.48万人,而北京高考只有4.6万人,两者比率分别为0.96%和13.04%,两地的教育资源更是天差地别。

岳昕在 《一个北大既得利益者的自述》 中近乎忏悔的写道:

我生于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北京中产阶层家庭,有北京户口,家人在北京有房。敲出这行字时我感到十分愧疚与不安,绝大多数中国人奋斗一生都未必能得到的东西,而我居然一出生就拥有。

可以说,在我截至目前的短短二十年人生里,人生的每一大跨步都充满了极端的幸运。小升初,提前通过面试从优质小学升入优质初中;中考,擦着分数线的边被人大附中录取;高考,再次擦着分数线的边考上了北京大学;大二升大三时,在最后关头拿到了公派名额与国外高校方面的录取,成为了整个语系唯一一名大三公派出国的学生。面对这些幸运,我无意感谢上天,一是因为我不信神,二是因为社会学的学术训练告诉我,这一切都是社会结构性不公的结果,如果我感谢上天、自得其乐,那简直是又蠢又坏。

明明都是自己考上的,为什么还是不公呢?不如我讲一讲自己上高三时的几个细节。高三一年我有用功学习是真的,但我的「用功」和衡水等名校学生的「用功」完全不在一个量级:离高考不到一个月,我还有闲工夫读《南方周末》(后来的高考作文用上了那时读到的案例,关于安庆殡葬改革事件);离高考不到三天,我还有闲工夫看香港电视台关于某敏感事件 25 周年维园晚会的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高三?而我竟然考上了北大。而那些千千百百饱受非人类学习压力折磨的同在一个国家的同龄人,很可能连本科都考不上。

如果非要总结我的原生家庭与成长经历,那么我不得不说,这是一条很残酷的因果链:我生来享受了北京户口和很好的家庭条件,然后是优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让我没有受什么非人类的折磨就考上了北大,考上了北大就又享受了北大光环带给我的名声甚至是物质利益 —— 如果我没上北大,就不会因为仅仅给乡下孩子上了堂普通的性教育课而获得一些小名气;如果我没上北大,我每周写给《南方周末》的稿子即使仍承蒙编辑老师赏识,也未必能长期厕身于报纸的重要版面,我也就不可能身为全职学生还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一篇评论 1200-1400 字左右,稿费 800 元,如果每周都发稿,一个月能获得稿费收入 3200 元)。而在可以预知的将来,这一光环还将带给我更多;虽然光环之所以成为光环,大部分都是因为北大前辈的创造,而非我的个人努力。

王剑在 王剑每日观察 中说: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是,我们就算努力,我也做不到。他没那么努力,他得到我一辈子都得不到,我努力一辈子都追求不到他一出生就有的东西。

因此,躺平主义的应运而生也不难理解了。

长平在 长平观察:中国“屌丝”的“内卷”与“躺平” 中写道:“躺平主义”指的是年轻人不买房、不买车、不结婚、不生娃、不消费,维持生存最低标准,拒绝成为他人赚钱的机器和被剥削的奴隶。听上去,它就是老一代人所说的思想消极,不求上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过它更具有主动选择和反抗行动的意义,因此被称为中国年轻人的思想解放,一种无声和无奈的反抗。

阶级固化下的社会,超越阶级越来越困难。从考上大学,下海经商完成阶级跃升的逆命人生,到兼职三班倒,996获得相同(甚至更少)工资的边际报酬递减。我们拥有越来越少的理由依靠自身劳动来改命,那躺平休息一下是不是最好的选择?三和大神斗志被磨平后,维持生存最低标准,做日结工作做一玩三简朴自由的活着,每天刷手机、看短视频、打游戏,默许躺平即是正义。

至于我,在夕阳余晖之际,尽全力奔跑。

参考资料:

Join Newsletter
Get the latest news right in your inbox. We never spam!
DolorHunter
Written by DolorHunter
Developer & Independenet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