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标题叫做初来乍到,其实是受了 Fresh Off The Boat 的影响,我的初来乍到经历则更像是一份来美踩坑大全,记录一下我刚到美国第一周踩的大小坑。本文受众是长期生活如留学之类的,短期旅游没必要看本文。
除了护照和各种纸质文件,在美国生活最基础的就是电话卡、银行卡和车了。碰巧,这些刚来的几天我都没有,电话卡忌惮于电信的信誉就没开 美洲电信首月一美元套餐,没料到会排如此长的队银行卡也就没开 长城跨境通国际借记卡 (发卡行Visa/Master),二手车价格这半年已经上天就更别提了,估计春天前都没有正常价格来买车。
因为到学校倒的比较迟,别人都被学长带飞什么都办完了。我也懒得在微信群里抱团或者拜码头,信息来源都是靠两年前学长的博客得来的。今年 pandemic 影响下没来的学生一下都来了,ride 群刘哥说去年来就一百多人,今年三千人,无疑是对初来乍到雪上加霜。
我在酒店住了一晚后,第二天睡得有点迟,到银行后觉得有点傻眼。通常攻略里都说,只要早去银行一小时就能办完卡,并没提到需要预约。但是我周二到银行的时候,最早的预约时间已经到了下周二四。后来因为第一次约的时间没排好,跟上课撞车,周四再打电话去 reschedule 的时候最早的时间变成了下下周四。不过没本地的卡其实问题也不大,只是随身带 cash 比较麻烦,还要担心会不会倒霉被抢劫。
因为我刚来的时候没有运营商,一到有 Wifi 的地方要抓紧时间来回复消息。美国电话卡开 1 line 都挺贵的,开到 4 line 价格能便宜一半多。不过,刚来互相之间都半熟不熟假客套,一起待了两三天后还是决定去单独办一条。我后来是自己走去 downtown 的 T-Mobile(matropcs) 办了一个 cheapest plan 先应急用(不过 downtown 跟学校周围氛围不太一样,听老生说比较危险不建议去)。不过在一般超商附近都有办卡点,比如这里 Costco 和 Destiny 附近都有 Verizon 和 T-Mobile,可以在去买东西的时候顺便开卡比较方便,AT&T 实体店似乎比较少。
没车在美国比较麻烦,出行超过 1 mile (30分钟) 基本上可以认为不可达,除了学校的 shuttle,的士和公交车都没得指望。如果是去购物没车就更不可行,基本上只能靠老生带(或者看有没有什么叫车群),叫 Lyft 或 Uber 往返要 $20~50 并不便宜。在美国没车就是没腿,尽快考驾照买车才是硬道理。
我住的地方离高速大概两百米,早上六点开始就挺吵的,睡觉得带耳塞。而且这个公寓的冷/暖气工作的时候也挺吵的,比之前临时住了一晚的 Copper Bench Common 吵上不少。
刚开始还担心自己已经很久没读英语,会不会沟通困难。在转机的时候跟雇员沟通,或者在飞机上跟空姐沟通都很吃力,他听不懂我在说啥,我也听不懂他在说啥,还挺打击自信的。落地后听美音就感觉好些,而且讲话也比较慢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不过也还是有出现问题,但是一般就是在报信息的时候可能会 misheard,也有可能是戴口罩的关系,反正关键信息还是需要你自己核实一下,日常沟通一般是不成问题的。除了去超商买东西需要查词,日常对话如果听不明白都会给你解释明白的。
日常交流其实只要呆个几天,听别人讲话大概也知道是个什么样的套路了。听本国女生说话一般都会有个很浮夸的 Hi 开头,然后听完别人发生的事情都是接浮夸的 Really,感觉有点过于夸张。老美回答问题一般都是 OK,很少说完整的句子,Thanks, Sorry, Not a problem 挂嘴边,听不清楚听不懂就说 What,结束语一般都是 (You too,) Have a great day. 黑人都挺不错的,话比较多想什么说什么;有的白人感觉很假掰,人前人后两套态度,有点母汤。
虽然之前在国内几乎也不煮饭。不过尝试了一下,发现自己做单人餐也基本算 OK,基本上就是微波面包加煎蛋,或者再加点肉。在 Costco 买了一个烤鸡和一大盒黄油牛角面包,两个价格各为 $4.99,再买一盒蛋的话三餐吃,吃一周不成问题。肉蛋奶蔬菜,基本上一两周去一次 Costco 应该就能满足吃饭的需求了。出去吃饭比较贵,随便点了一顿中餐外卖,加上州税和小费,花的钱估计能够吃至少一周 Costco 了。